放虎归山!借助美国掩盖半导体“野心”,日本扯下了谁的“遮羞布”?
(资料图片)
日本半导体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,如今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毫不留情,累积限制了23个种类的产品,经过深挖之后发现,所涉及的范围已经涵盖了45nm工艺,可以说做了拜登团队都不敢的事。
欧洲国家基于现状回应:“日本的限制比美国还要狠!”果然一个国家的“本质”是不会变的,基于历史原因一直居于美国之下,表面上看似“人畜无害”,却在关键时刻反咬一口,日本的“野心”掩盖不住了。
为了联合日本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,美国放松了对于日企的限制,很快日本资本齐出动,丰田、软银、电装等8大巨头,每家出资73亿日元成立了半导体公司Rapidus,很快就获得了超700亿日元的补贴。
在庞大的资本推动下,Rapidus彻底释放了“野性”,在完成首台EUV光刻机导入后,宣称要在2025年实现2nm芯片制造,并且还无视了摩尔定律,直接把目光瞄准了1nm。
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,日本半导体产业甚至压过美国一头,通过无厘头的打压才得以挽回劣势,如今选择了“放虎归山”,也是迫于中国半导体给的压力,那日本究竟扯下谁的“遮羞布”呢?
美日荷三方协议已经确定,荷兰官宣会在夏天跟进限制措施,但具体的时间并没有给出,显然还在犹豫当中,而晚宣布跟进限制措施的日本就比较干脆了,已经给出了7月23号的准确时间,并且并非是美国规定的14nm,而是涵盖到了45nm范畴。
意味着7月23号之后,23种半导体设备将不再对中国出口,显然这已经触及了我们的“痛点”,如果不采取任何的措施, 后续他们肯定会变本加厉,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庞大的消耗市场,反制措施自然也要从这方面去入手。
对于美光启动“安全审查”,就已经宣告了我们的态度,在中国市场经营的国际企业,多多少少都是存在问题的,是否启动制裁自然是取决于它们自身,而美光在芯片规则启动的过程中,不断的帮助拜登团队将中企纳入“实体清单”,自然是触碰到了国人的底线。
在巅峰时期,美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据总营收的58%,如今这个占比已下滑至11%, 除了芯片限制出口外,自然还有着企业自身的因素,在未能通过安全审查后,可能这部分的份额也保不住了,对于这样“吃里扒外”的企业,自然成为了杀鸡儆猴的对象。
虽然在存储芯片领域有国产化替代方案,但说实在并不多,并不能满足国内现阶段的需求,因此限制美光的作用,可能仅仅只是一个“态度”问题,中芯国际实现的14nm量产工艺,让很多人处在“自嗨”当中,认为日本限制45nm工艺没有用。
但现实并非如此,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的反馈:“每年投入半导体产业的资金接近300亿美元,其中采购日本设备、材料占比高达1/3!” 而日本这一次限制的23种半导体设备,虽然不是很尖端,但却是造芯层面离不开的,短期之内也无法摆脱供应链实现国产化。
而日本限制设备出口,意味着至少要损失100亿美元的市场,对日企的伤害是巨大的,但同样也能给中企造成致命性打击,从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,美日荷三方协议的影响还在持续深化当中,没曾想日本渔翁得利了,最终中美的“遮羞布”被日本给扯下。
限制的层面来到了45nm,对中国依旧有很大的影响,原来之前实现的14nm量产工艺,还是要高度依赖于国际产业链,这也悄然扯下了国人过度“自嗨”的遮羞布,但对于现阶段而言反倒是好事,认清自身的实力,才能够更好的发展。
而日本的做法,同样也让美国出乎意料,拜登团队推动芯片规则,并非完全是为了捣毁中国半导体产业,而是为了让美企重新掌控整个市场,从而获取到最大的利益。
没曾想刚放开对于日本半导体的限制,局面就已经开始不受控制,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就掌握了造芯流程,虽然被制裁打压了30余年,但它们不可能止步不前,而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。
日企尼康、佳能在芯片规则实施过程中,一直要求加码出货中国市场,但都被日本以各种理由推迟了,原来一切早就在计划之中,一旦Rapidus真的实现了1nm芯片制造,最终的局面可能连美国都没有办法掌控,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?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